9月30日,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召开2025-2026学年秋季学期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》课程教研会,会议围绕课程实践、面授要求、期末考核等内容开展研讨,以“思政育人+心理育人”双驱动优化课程质量,为学生身心健康夯实育人根基。

实践课程设计聚焦“育心”“育德”融合,结合大学生心理特征与价值需求,确定团体辅导、案例分析、主题班会为核心形式,实践内容融入责任担当、人际交往等思政元素,明确教学目标与考核细则,引导学生树立正向人生坐标。
面授教学突出“知识”“价值”赋能,教师团队复盘经验,强调对标课程大纲讲授核心知识,同时关注学生课堂收获,构建“心育+德育”协同氛围。
期末考核兼顾“能力”“素养”评价,初步拟定多元化方案,除理论考核外,纳入实践表现、知识应用案例分析,检验知识掌握度与解决实际问题、践行正向价值观的能力,课程后续将结合反馈不断完善。
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“双育人”重要载体,关乎学生成长,要求教师提高站位、压实责任,以高品质课程助力学生身心健康与思想成熟。与会教师表示将落实要求,推动育人实效落地,为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。